close

【得獎紀錄】

★紐伯瑞文學銀牌獎

★美國國家圖書館協會青少年文學獎

★美國國家圖書獎

 

【媒體書評】

故事從一個科學家培育百年前的胚胎開始,立刻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作者將主角馬特的聰明才智與理想主義個性調和的十分均衡,顯示她不凡的寫作功力。──出版人週刊

 

這是一本具社會意義的科幻小說,以奇特的未來世界暗喻科技發展對社會可能造成的後果。故事雖長,但讀者看完後必定覺得十分值得。──

學校圖書館雜誌 蘇珊•L•羅傑斯

 

喜歡冒險故事的讀者,一定會對本書中各式各樣刺激驚險的逃脫、跋涉、監獄等等情節入迷。過程中充滿一層又一層的祕密與驚奇,令人無法釋手。──波士頓環球報 麗茲•羅森柏格

 

本書無論是在文字的熟練度或是題材的想像上,都有令人驚喜的表現……或許馬特對於生命價值的質疑和實踐,可以成為我們深入探討複製人的開端。──好書大家讀  沈惠芳

 

【好書大家讀推薦文】

沈惠芳(國立政治大學設實驗小學教師)

乍看書名,讓人聯想到蠍子的狠毒。如果知道《蠍子之家—複製人崛起》是一本科幻小說,敘述人的複製和器官移植的故事,你一定會大吃一驚。小說之精采,暗潮之下,隱藏了洶湧的波濤,讓人一旦閱讀,就難以釋手。
  主角馬特是複製人,無父無母的他是直接從母牛「收割」來的「人」,準備充當鴉片王國毒梟阿爾.帕特隆移植器官之用。由於馬特有受教育的機會且腦袋裡沒有植入受控的晶片,因此成了一個有思想,不被約束的複製人。雖然他對阿爾.帕特隆充滿著複雜與矛盾的情愛,最後仍然完成心願,搗毀了殘暴的鴉片王國。
  本書無論是在文字的熟練度或是題材的想像上,都有令人驚喜的表現。作者讓馬特真實面對自己,在艱苦中成長,在善惡中做取捨,嘗試賦予複製人不同的定位。書中沒有加上太多的價值判斷,卻挑起「複製人可以當人看待嗎?」「複製人的社會地位在哪裡?」等議題的衝擊。
  或許馬特對於生命價值的質疑和實踐,可以成為我們深入探討複製人的開端吧!

 

【內容簡介】

天道可逆  人性難違

科技的發展可以是服務  也可以是災難

在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狹長區域,被稱為「夢幻之地」,這個三不管地帶遍布種植罌粟花,生產鴉片的農場。其中最大的一座人稱「蠍子之家」。主人阿爾‧帕特隆利用一群頭腦被植入晶片的呆瓜為他賣命,用最基本的營養品換取他們無日無夜的勞力付出。呆瓜既不會抱怨,也不會逃跑,死了之後還可埋在土裡當罌粟的肥料,所生產的毒品則賣到亞洲、非洲各國,收取暴利。低成本高生產力的營運下,讓這座農場成為富可敵國、惡名昭彰的所在。

  阿爾‧帕特隆以一百四十幾歲之身,穩坐鴉片王國的最高地位,其中含藏著一個駭人的祕密。

  這個祕密的主角是一名叫「馬特」的孩子,他長相清秀,聰明又有禮,卻一直遭到排斥,除了保母塞麗亞和保鑣塔姆林之外,人人都躲避他,甚且拿他當畜生對待。在一連串奇特的遭遇後,他逐漸明白原來他和醫院裡腦袋被植入晶片、無法思考、無法行動的恐怖「家畜」一樣,是阿爾‧帕特隆的複製人,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讓本尊在身體器官受損時能提供備用;只因阿爾‧帕特隆對他特別疼愛,想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童年,因此讓他接受教育,並供給他充足的物質。

  在保母和保鑣的設計下,馬特讀到他女朋友瑪莉亞的媽媽所寫的一本書,才知道鴉片王國危害生靈、泯滅人性的內幕。阿爾‧帕特隆心臟病復發,急著要移植馬特的心臟時,保母道出他早給馬特餵食微量的毒藥,藥量雖不致讓馬特喪命,卻足以要阿爾‧帕特隆衰老的命。無器官可提供替換的意外中,阿爾‧帕特隆以一百四十九歲之齡過世了,馬特則在保鑣的協助下驚險的逃脫。

    馬特在墨西哥的孤兒院中經歷了可怕的童工剝削,並設法與其他的孩子攜手逃到墨西哥的一所修女院找他的女朋友和女朋友的媽媽,再以和阿爾‧帕特隆相同的DNA優勢重返農場,做了徹底的改革。

 

【作者簡介】

南茜.法墨(Nancy Farmer)生長於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的一個小旅館。她當過化學老師,最主要的經歷是在非洲的莫三比克擔任數年的昆蟲病害研究員。離開莫三比克後,她前往辛巴威,在那裡結識她的先生。他們在當地住了二十年,後來搬回美國,在加州定居。

  法墨的作品與她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她的前幾部作品都以非洲為故事背景,如《Do You Know Me》、《The Ear‚the Eye and the Arm》、《The Warm Place》、《A Girl Named Disaster》。這些書都在辛巴威出版,並且被視為帶有濃厚的政治意涵。至於背景設在美、墨邊境的《蠍子之家》,則是她回到美國後,從一位離鄉已久的旁觀者角度對美國社會生態的觀察,加上她對兒時故鄉的記憶,激發而成的。書中故事年代雖然設定在百年後的未來,但對現實政治批判的影子處處可見。

  南茜.法墨在語言使用與敘述方式上,與主流作風相當不同。譬如,在以辛巴威為背景的《A Girl Named Disaster》之中,法墨沒有自以為是的讓主角說一口洋涇濱英語(Chinese Pidgin English),而是採用作者自身熟悉的美國英文,流暢的表達主角的感覺。當故事提到某些當地宗教或民間鬼神時,法墨並不將它們描繪成新奇有趣的異國事物,而是如同當地人一般的視為理所當然。法墨發現,美國讀者對這些宗教感到怪異而不舒服。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她的書在辛巴威也較受黑人歡迎,而不太討白人統治階級的歡喜。

  國籍、語言與讀者群的差異,從來不是法墨寫作時的考量重點。她關心的是那些被政治欺壓的善良人──無論是哪個種族。在美國兒童文壇上,法墨絕對不是主流文學的一員,作品也不多,但她卻得過三次紐伯瑞文學獎。

 

【譯者簡介】

劉喬

北京旅遊學院英語系畢業,並至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文化學院進修爵士樂。深厚的國際文化功底和閱歷,使他能精確的把握原著者的寫作風格。

 

【導讀與賞析】

複製人的悲歌                

                             張子樟(兒童文學評論家 閱讀推廣人)

「桃莉羊」的問世是對人類生老病死不變的自然法則的重大挑戰,複製的功與過可能一時也說不清楚,但它對人類傳統倫理的衝擊卻是肯定的,尤其從「桃莉羊」的複製聯想到人的複製時。「複製人」是人類直接向死神挑戰,也是科技成就中一項最讓人非議的話題。

《蠍子之家—複製人崛起》作者南茜.法墨結合了人的複製與器官移植的理念,寫了這本震攝人心的科幻小說。

  這本書雖被定位為科幻小說,但細讀之後,我們會訝然發現,作者的敘述焦點並沒有完全集中於科技,反而集中於故事的社會學、心理學和人的情緒層面。它的範疇極為廣泛,科學、歷史、地理、健康、心理學、科技等無所不包。故事的鋪陳不只仰賴敘述,也要對書中人物有所了解,對白所占比例是不可或缺的,例如:主角馬特的保鏢塔姆林的真正自我,是藉由東一句西一句的評語泄露出來,讀者要費心去自行拼湊,才能看出塔姆林的性格全貌。角色刻畫的細膩成為這本書最令人讚賞的地方。

  主角馬特是複製人,直接從母牛「收割」來的無父無母的「人」,準備未來充當鴉片王國毒梟阿爾.帕特隆移植器官之用。然而,阿爾.帕特隆卻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沒有在馬特的腦袋裡植入晶片,反而讓他接受教育,成為一個有思想、有知識,再也無法約束的複製人。

  馬特離開溫室,陷入鋸屑裡所受到的折磨,只是在為他陷入白骨場的考驗作準備。進入大房子,他便開始漫長的發現自我的「追尋」過程。因此,在完成「在家→離家→返家」的辛苦歷程後,他重返鴉片農場,準備搗毀鴉片王國。

  一百四十二歲的阿爾.帕特隆是個令人畏懼的角色,「怪異的童年生活」是他心理不正常和行為暴虐的主因。塔姆林對他的描述最為貼切:「阿爾帕特隆有他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我們的皇帝老爺壞起來可以壞到骨子裡在他年輕的時候就見端倪如同一棵樹老早就計畫好要往哪裡長一樣。他長得又大又茂盛,覆蓋了整座森林,但絕大部分的枝幹是扭曲的。」他的毒品帝國建立在殘暴的機制上。長生不老的強烈意念讓他一再移植複製人的器官,沒想到最後卻栽在馬特看護人塞麗亞的手中。她用毛地黃、砒霜讓馬特長期使用,讓他的心臟變得虛弱,不能進行移植手術。阿爾.帕特隆終究無法戰勝死神。

  配角中以塔姆林最為搶眼。他因年輕時曾犯下重罪而內疚,以細心照顧馬特作為補償。他帶馬特到一個阿拉克蘭家族不知道的地方,告訴馬特他的身世、呆瓜的特性、阿爾.帕特隆的陰暗面。他鼓勵馬特逃亡,教他如何利用大自然求生。因此,馬特懂得如何辨別善惡。最後,他更以一種特殊的葡萄酒,與一群惡徒同歸於盡。他服侍惡人多年,卻能擇善固執,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個典型的圓型人物。塞麗亞的刻畫也頗為出色,長年活在阿爾.帕特隆的陰影下,依然堅持自我,為了救馬特一命,更想出長期服毒的絕招,讓毒梟只得服膺自然法則的召喚。其餘如湯姆、瑪莉亞、費麗西婭、史帝文等人,都趨近扁平,更加襯托塔姆林與塞麗亞的不凡。

  作者是創作高手,她巧妙使用象徵語言和輕描淡寫的手法,緩緩激起讀者的好奇心和懸念。在她筆下,馬特不是自然法則的產品,卻嚮往大自然的一切,處處利用大自然景色來突顯馬特的心情轉化。她花費不少篇幅來細膩刻畫馬特對花草、鳥獸的感受。不論馬特身處何地,他最感興趣的是「綠」色。以大自然的綠色對照機械化社會的冷酷。藉由馬特的遭遇,作者激起讀者對複製人的同情,而對那些不把馬特當「人」看待的人,感到憤怒。另外,這部多面向的作品同時提出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人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社會的則任,但並沒有明顯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等待讀者去細細咀嚼,並反思複製人的未來:複製人的社會地位在那兒?他們會受到平等待遇嗎?他們可以與正常人結婚嗎?生下來的孩子又將如何定位?

  作者擅長以具體的實物來描繪抽象的現象,例如:「老鼠就該學著不要把腳印留在奶油上(偷吃不要忘記擦嘴)。」「任何下水道裡的老鼠都可以撒謊(人一撒謊,就像下水道裡的老鼠)。」「她的臉好像是一張拉下來的百葉窗(一百零一種的表情)。」「就連蟑螂都要搭車到別的地方。」「只不過老鼠們都搬到了條件更好的貧民窟去了(窮得不能再窮)。」讀者讀到這些具象又略帶幽默的辛酸文字,在會心一笑之餘,一定會感概良多。但讀者同時也不要忘記作者特別強調的「反烏托邦」想法。

  馬特逃走後,落入農場巡邏隊手中,便處於一個充滿共產黨宣傳口號的世界:「工作就是自由自由就是工作辛苦是有代價的。」、「生產線的紀律與人民大眾的利益息息相關。」、「致力於國家繁榮昌盛是每個上進公民的美德。」加上所有的孩子們必須背誦「五條好公民準則和四種正確思想的表現。」這些敘述難免會使讀者回想到《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或《記憶傳承人》的情節。烏托邦畢竟是虛構的理想世界,未來的世界如果是如此這般,那就不是大家所嚮往的。另外,書中對白骨場的描寫也讓人想起路易斯.薩奇爾(Louis Sachar)那本強調罪、罰與救贖的《洞》(Holes)。

  當然,馬特在白骨場鼓舞查丘求生的一段話,極可能是作者故意突顯的「人的生命意義」。馬特重複了塔姆民的話:「……閉眼等死是動物的作法因為牠們不懂得希望但人不一樣他們跟死亡抗爭不管事情有多糟有時候即使情況對他們非常不利他們還是贏了。」這時作者已經把馬特提昇為「人」,所以瑪莉亞的母親埃斯帕蘭莎最後說的話:「……同一個人在同一時間不可能有兩個版本其中一個──那個複製品──必須被聲明為非人類但是一旦本尊死了,這個複製品就取代了他的位置。」更確定了馬特是「人」。

 

【目錄】

出版緣起

作者介紹

導讀與賞析

主要人物關係表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埃斯帕蘭莎       

第二十一章  血的婚禮         

第二十二章           

第四部  十四歲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最後的道別       

第二十五章  農場巡邏隊      

 

第五部   

第二十六章  走失的孩子們     

第二十七章  五條腿的馬       

第二十八章  浮游生物工廠     

第二十九章  洗去思想的塵埃   

第三十章    當鯨失去牠們的腿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白骨場           

第三十四章  蝦子採收機       

第三十五章  死亡的節日       

第三十六章  山上的城堡       

 

【內容試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東方出版社 的頭像
    東方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